返回 第七百六十七章 气概  顽贼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七百六十七章 气概[1/3页]

  七月二十四。

  榆林城外,镇北台。

  韩城知县左懋第整个人都迷糊着,就被刘承宗召到了战场上。

  六日前,就在刘承宗将书信交付任权儿的同时,也修书一封快马传送韩城,喊左懋第速至榆林观战。

  理由光明正大,刘承宗说他要打榆林,城中废将拒绝投降,做死守状,所以需要一个见证人,能让朝廷知道,榆林老将在为大明赴死。

  左懋第其实早就打定主意欺负刘承宗了。

  只要刘承宗不攻打韩城,他打算这辈子就死在韩城,也不跟他见面。

  但他看见信就头皮发麻。

  不是因为刘承宗在信中措辞有多激烈,而是左懋第想不明白。

  榆林是个兵窝子,那些将领在生死之间,做出任何选择都不奇怪。

  不对劲的是刘承宗。

  他力压三边,踏平五镇,有挟持塞外平虏的大胜之威,如果他愿意,左懋第认为刘承宗一定能劝降榆林城。

  花些时间,费些口舌。

  甚至大不了,就对榆林城围而不攻,最后这座城也会落到他的手里。

  但刘承宗偏偏在那些简单的方式里,选择了最复杂的方法。

  他把榆林城里可能投降他的年轻人,放回山西;留下投降也绝无前途可言的老兵废将……何必呢?

  左懋第不理解,但刘承宗召他北上的理由很充分,他必须前往榆林。

  若事情还有缓转余地,他希望能劝说刘承宗,能对榆林守军使用更温和的手段。

  如果必须开战,那左懋第也希望自己确实能向朝廷传达,榆林城老将们的勇武忠烈。

  五日驰行赶路,在他们二人传书通信的一年后,左懋第终于在榆林城的镇北台见到了刘承宗。

  就像那些大多数初次见到刘承宗的人一样,尽管左懋第在心里早就做了充足准备,仍不免对刘承宗的年轻而暗自惊诧。

  实际上,让他惊诧的事多着呢。

  比如此时的榆林城,真切地让左懋第领会到什么叫孤城一座。

  城外战云密布,数以万计的军队分陈榆林四面,城上也严防死守。

  可就在城北八里,镇北台西南仅有一里之隔的榆溪河畔易马城,却声势浩大地开了市场。

  鞭炮齐鸣、万骑辐辏,汉蒙商贾络绎会聚,动静比榆林城的守城火炮向围城壕沟开火还大。

  而且在左懋第的感受上,刘承宗对易马城的关注程度,也远超榆林城,最直观的就是,刘承宗麾下兵甲整齐的精锐部队,好几个营都在榆溪河沿岸维持秩序。

  反倒是榆林城外,几乎就看不见元帅府的老本兵马。

  “左父母,大帅请你上台用饭。”

  听了呼唤,左懋第在思考中回过神来,向他传达命令的,是虎贲营的百总刘进爵。

  刘进爵是韩城的军官,因此对左懋第的称呼仍留有从前的习惯,称作父母官。

  他原本官职是守备,刘承宗进攻关中时,刘进爵同孙守法、李国政等韩郃营将领响应西安府求援,四个营被刘承宗三个时辰打崩,成了降将。

  其实他们那几个守备,原本对元帅府的安置还挺不满意,好端端的守备,高低也算卫所指挥使一级才能得到的实授差遣,到刘承宗这连个把总都没混上。

  就给个百总。

  但待遇都是比较出来的,刘进爵、孙守法等人,此时对刘承宗一点怨念都没有。

  他们甚至觉得,自己能有虎贲百总的官职,都是沾了陕西乡党的光。

  毕竟宁夏等地的降将降军,这会都在榆林城外围着做攻城准备呢,比较起来,他们几个人的待遇已经好很多了。

  镇北台的西北角,刘承宗正将面饼掰成稀碎,往羊肉羹里泡着,看见左懋第登台,便笑着招呼道:“羊肉正鲜,左兄快来!”

  待其上前,刘狮子看向山下河畔的易马城,非常自得地摇摇头,感慨道:“真是边城胜景!”

  榆溪河沿岸,自漠南漠北赶来的诸部牧民在河东成聚,驱赶成群的牛羊、骆驼和马,携皮张、绒毛,依照明廷分定市地、发给牌照、按次互市的老规矩,

第七百六十七章 气概[1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