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第九百四十一章 顾为经的难题  全能大画家 首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
第九百四十一章 顾为经的难题[2/3页]

  他告诉顾为经,《历代名画记》在整个中国画的历史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,它贯通了上至先秦下至隋唐的绘画历史,收集了包括顾恺之、谢赫等诸多前代艺术品鉴名家的绘画理论,它的重要性与意义毋庸置疑。

  为顾为经上第一堂课的时候,先以批评的角度提及它的缺点,并不是想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表示苛责。

  一来是要警醒自己,绘画的时候,始终要有足够的温度。

  二来。

  第一堂课的意义也是在要告诉顾为经,即使是如《历代名画记》这般著名的作品里面的观点也绝不是说就全是对的。

  同样——

  那么往后他曹轩在和顾为经上课的时候,他的观点,他的结论,当然也可能是颇有错误的地方。每个人始终都有自己认知的局限,既然是学习,是做学问,既然目标是想画出自己独有的东西,始终对于权威表现出一种理性的怀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。

  孩子从来不是父母复制粘贴的产物。

  师徒关系也是如此。

  顾为经应该在一开始就明白上课的目的,曹轩给他私人授课,不是使得顾为经越来越像是曹轩第二,而是顾为经越来越像那个更好的自己。

  老太爷又拿了这本《历代名画记》当做授课的教材。

  这是告诉顾为经,既然是做学问,既然是在上课,那么在怀疑之外,也始终应该对学问和知识保持一颗恭敬而谦卑的心。

  扎实的知识基础才是表达谨慎的怀疑的底气。

  来到汉堡之后,整整一个学期,曹轩都没有在课堂上让顾为经画一张完整的画稿,更不用说具体的教顾为经画画了。

  以前林涛教授上网课,还会给顾为经一点点的梳理作品中存在的问题,告诉他用笔、线条、墨色有哪些地方需要进行改进。

  老太爷面对面授课,这些方面反倒是一概不提。

  他只让顾为经做一件事情。

  博览。

  博览《历代名画记》。

  广博的阅读一本书——听上去是一个很奇怪的说辞。

  博览群书,博览群书,一个人怎么能去博览单独的一本书呢?

  顾为经以前就听过《历代名画记》的名头,有学者说它是艺术里的《史记》,曹老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。

  他只以为《历代名画记》会是一本体量极大,需要耗费成百上千个小时去阅读的作品。

  不说一本书便是一整部24史。

  起码,应该也像太史公的《史记》那样,有个煌煌五十万言才行。

  真把书拿到手里,顾为经才发现,他又一次错了。

  《历代名画记》很短,总共三卷,去除第一章的总论,从第二章以顾恺之卫协做为开篇,谈论南北朝绘画,至第十章以王维为代表的天宝年间画家做为收尾,全文也不过不到5万字,速度快一点的话,几个小时内就能全读完。

  与其说是一本书,不如说是一本小册子。

  可就这一本小册子,他却真的耗费了成百上千个小时在其上。

  曹轩带着顾为经啃了它整整一个学期。

  顾为经到达汉堡以后的头半年,每周里有三分之一的空闲时间便是阅读在《历代名画记》的陪伴间度过。

  五万字的册子,被他越读越多。

  《历代名画记》并不止是一本书而已,它是一本菜谱——这是杨德康的说法。

  有一次。

  他在学校里遇到老杨,提到这件事,杨德康跟他说:“《报菜名》听过不?说请你吃饭,吃蒸羊羔儿、蒸熊掌、蒸鹿尾儿、烧花鸭,烧雏鸡,烧子鹅……把菜名全背下很简单,谁人都会,可不说别的,知道每道菜应该长什么样子,就很难了。知道具体怎么做?难上加难,想自己把菜做的地道,亲手烹出一道满汉全席来,更是难难难——难上登天啊。”

  “你知道什么叫做‘点刷精研,意存形似’么?你又知道什么叫做‘清源壁上画辋川’么?”

  杨德康用叉子戳着盘子里的烤肠,分外的幽怨。

  不。

  顾老弟,你什么都不知道……你……你就知

第九百四十一章 顾为经的难题[2/3页]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